逆势增长,这家企业如何成就天作之合

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将是起伏跌宕的一年。复杂的国际形势、芯片短缺等因素叠加交织,对整个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在让人始料未及的变化中,仍有企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一汽-大众就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一家。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一汽-大众在终端的单月新车销量达到了辆,前8个月终端累计新车销量已经达到了辆,排名全国第一,持续领跑乘用车市场。

纵观在中国市场上竞争的数十家中外合资企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汽-大众都堪称公认的最成功、最具吸引力的合资车企。从长春出发,经过31年的时间磨砺,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在全国拥有了共计5大生产基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一汽-大众,德国在汽车制造领域的雄厚技术积淀,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得到了完美结合,共同成就了中德汽车领域的一次“天作之合”。

共同利益始终为先

谈及一汽-大众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分析。

“天时”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构建了中德之间长久的稳定关系。两国之间稳定的关系,又支撑和驱动着德国企业不断深耕中国市场。

“地利”则指的是国内整体优良的汽车产业环境。目前,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超过10年,汽车产业已经占到国内GDP约10%,对于稳经济、保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为创新培育了优渥土壤,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个因素中最关键的还是“人和”。一汽-大众的中德股东双方,都对合资企业有着极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这其中,一汽-大众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志宏可谓感触颇深。“实现一汽-大众利益最大化,是中德股东双方共同的目标。”李志宏表示,对于一汽-大众,股东双方拥有高度一致的战略目标,即同心协力、全面赋能,助力公司的发展。例如,在人才和干部的赋能上,会委派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全球视野的人选;在产业链布局上,会重点考虑产品技术及零部件的本土化,并致力于带动和激发本土合作伙伴发展壮大、共同成长。

做长久的合作伙伴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及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麦德岳(MichaelMayer)第一次来到长春是在年,当时这家中德合资公司刚成立不久。年,麦德岳再次回到一汽-大众,对于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惊讶不已:“回想年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一汽-大众的产品相对单一,产量也较低。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合资汽车制造商,拥有世界一流的组织结构、人才体系,这可以说是我经历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变化。”

从初创期、到爆发期,再到现在的市场领先者,麦德岳认为一汽-大众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中德股东双方始终把合资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求同存异的开放文化下,一汽-大众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股东代表,都始终保持耐心,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基于事实的沟通和对话已经成为一汽-大众内部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部分。

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AndreasDick)是在年来到中国,并在一汽-大众先后经历了多个不同岗位。作为一名资历颇深的“一汽-大众人”,他同样认为一汽-大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中德股东双方均致力于建立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始终为双赢而努力。

在迪亚德看来,中德股东双方并不满足于通过一汽-大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利润,而是站在一个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上,去思考这家合资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合作的思路也成为了一汽-大众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

合资进入2.0时代

从最初的以市场换技术,到现在的股东双方实现共创共赢,一汽-大众不仅成为了国内合资车企的典范,其标杆效应更是外溢到了全产业领域。

建设“制造强国”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汽车产业在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对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进步的带动效应也更加明显。一汽-大众作为其中的领军者,在产品技术和零部件本土化方面,更是带动并激发了众多相关企业的崛起。

在刚开始启动运行的时候,一汽-大众的许多零部件多依赖于从德国进口,目前大众品牌部分车型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达到%,切实助力了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如国内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就是通过一汽-大众宝来新能源车项目,输出了自己的第一套车载动力电池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并以此为基础,一步步成为世界级电池企业。

近两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也迎来了一场百年未遇的大变革。尽管有人认为,国内的新能源车热卖,是受到政策的引导,但其中汽车行业自身的触发和推动,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站在市场最前端的一汽-大众,早早就敏锐察觉到用户需求的变化,并据此以用户为中心,开始了全新的数智化转型。

这种战略转型,得到了中德股东的最大支持和指引。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亲自提出了合资合作2.0理念,明确了高效益转型增长目标,创新引领,加速变革。

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全新市场竞争中,一汽-大众仍将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中坚力量。中德股东双方的长期持续投入,表达了对一汽-大众未来的一致看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德合作的典范,“实现共创共赢”已经成为一汽-大众的DNA。而站在中德建交5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这种“共创共赢”的理念,无疑会在未来的产业合作、文化交流、乃至两国的互通往来中,成为联系双方的最好纽带,也必将会为更多的跨国交流合作,提供模式借鉴和价值参考。

图片来源:一汽-大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zhongf.com/dzjf/12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